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98节(1 / 2)





  老太爷、老夫人权衡轻重之后,不肯让徐如山如愿。

  徐如山无所谓,说那就还是我当家,你们的衣食住行、迎来送往,都由我决定,你们要明白,我都是为你们好。

  如此,没过两日,老夫妻与二房便觉得过的日子形同坐牢,憋屈极了。几个人聚在一起商议,痛定思痛之后,徐二老爷道:

  “我看,就遂了大哥的心思吧。眼下这情形,委实不成样子。旁人也罢了,可我家老二还需安心读书,以图来日考个功名。大哥要是铁了心,长年累月如此,岂不是要耽搁了他的前程?他便是年少,也不难察觉到长辈不合。”

  徐二夫人频频点头,“正是这个理,如今我们能指望的,也只有林哥儿了。”

  老太爷沉思半晌,黯然点头,“我也是这样想的。那就让长房另立门户去吧。”

  老夫人恨声道:“开祠堂,把那对儿不孝的东西逐出去!”

  二夫人频频点头,以示赞同。

  老太爷和二老爷却都没好气地瞪了发妻一眼。

  婆媳两个一头雾水。

  “妇人之见。”老太爷皱眉道,“如今他是官,我们却已闲在家中,如此,便要体体面面地把他送出徐家。

  “不论以往谁对谁错,分道扬镳之际,都要把事情办得光明正大、体体面面的。

  “他应得的产业,分文不少地给他。

  “凡事都要把眼光放远些。

  “太傅是否一世荣华,多说十年便见分晓。他倒台了,我们今日与长房撇清关系,就是明智之举;他若仍如今日,我们在今日也没亏待长房,到时遇到难处去找他们,他们总不会置之不理。”

  其余几人听了,沉默不语。

  事情就这样定下来。

  老太爷召集了宗族的人,说了些莫须有的理由,让徐如山搬离徐府、另立门户。随后,又请了几个年长的人帮着划分了家产。

  却是没想到,徐如山压根儿就没想过分家产,说只要带走长房的私产即可,且说到做到,请人查看过要带走的箱笼里的物件儿,当日便搬离了徐府。

  孟观潮时时跟进徐府的事,当日软硬兼施一番,让岳父岳母住进了自己的一所私宅。

  宅子占地面积比先前的徐府要广,景致怡人,屋宇间有着只可意会的世家底蕴。夫妻二人询问之后才知晓,这宅子是一位前朝名儒的故居。

  “我置办宅子,通常是一时兴起,大多数都闲置着,一年也不见得住一半日。”孟观潮笑说,“就住这儿吧。主要是离孟府近,只隔着三条街。我跟小五回来蹭饭,更方便。这也是家母的意思。这儿要是不合心意,就去什刹海那边。”

  徐如山夫妇听他如此说,便知心诚,亦无可婉拒,也就从善如流。

  安顿好了,夫妻两个命回事处派发请帖给亲朋好友,休沐日举办宴请——换了居处,总要郑重告知常来常往的门第,免得以后还把帖子送到徐老太爷那里。

  太夫人、徐幼微、孟观潮和原家众人相继而至,而一些时时留意太傅、五军大都督动向的门第,更是不请自来。

  徐老太爷、老夫人、二房夫妻两个听说之后,气得恨不得破口大骂:他徐如山,说好听些,是自立门户,说难听些,是被逐出宗族了,这还没过一两日,就好意思举办宴请?他还有理了不成?

  可就算再气,那也已是他们再也管不着的人。

  老太爷、老夫人憋在心里的那口气终于化作切实的病痛。躺在床上,面对的又是一件堵心的事儿:没了徐如山这个支撑门面的户部左侍郎,他们连太医都不能请,只能找相熟的大夫看病。

  徐如山夫妇并不知晓他们这些事,晚间宾主尽欢、曲终人散之后,夫妻两个一面喝茶一面说话。

  徐夫人耿耿于怀的,还是子嗣的事:“以后,怎么办才好?老夫老妻了,你就跟我交个底吧。要不要物色个良家闺秀……”

  “怎么又想那些不着边际的事情了?”徐如山一个冷眼递过去,“等我们年纪再大一些,你实在觉得孤单的话,寻个有缘的男孩子养在膝下便是了。就像观潮说的,谁家的孩子,带在身边还不是一样?”

  “我这不也是拿不准你的心思么?”这种情形下,丈夫恼自己,徐夫人只觉心安。

  “我倒是一向不在乎什么传承香火的事儿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,真正的意思,又不是没儿子就是不孝。”徐如山神色有些落寞,“你看我这半生,时时处处秉承着个孝字,却不知是愚孝,如此,有了男丁到膝下,也不见得能教导成材。依我看,我们就清净自在地过日子,对观潮、幼微好一些,帮观潮当儿子心疼着,就什么都有了。”

  徐夫人思忖片刻,“倒也是这么回事。”

  认真说起来,丈夫没做错过什么事,也没做对过什么事,她亦如此。

  丈夫助纣为虐,她的责任也不小。

  到如今才清醒过来。

  晚了。

  不,不晚。有两个女儿、两个女婿,往后,还会有外孙、外孙女。

  前路,自有如意光景可期。

  .

  原本,徐如山另立门户的事,定会成为帝京锦绣圈中茶余饭后的谈资,但是,他一向是运气好的人,这关头,孟府兄弟两个的矛盾,在庙堂上清晰地呈现:

  几名官员持续弹劾太傅长兄治家不严、教子无方,且有收受贿赂嫌疑;

  两广地区官员闻讯,其中几个跳出来,上折子为太傅长兄鸣不平,弹劾孟观潮目无尊长,自幼便与手足不睦、明争暗斗,更不乏对兄长拳脚相向的情形。是以,那些弹劾太傅长兄的人,必是太傅授意。

  ——太傅后院儿起火了,这样的热闹,不论心里相信谁、质疑谁,都会兴致盎然地观望后续。

  除了皇帝。

  皇帝要头疼死了。

  他是觉得,名门望族的情形,与皇室相仿,平日里,自然要以和为贵。

  不同的是,皇室之中,关乎立储的事,难以避免争斗引发的腥风血雨。

  可名门望族不用吧?尤其孟府那样的门第,想要什么,商量着来,他这皇帝还能不给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