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52节(1 / 2)





  当初他们也是因为这张嘴得罪了不少人,要不是有陶瓒庇护早就被人弄得家破人亡了。

  一时间刚刚还剑拔弩张的气氛松快了下来。

  两方都客气又寒暄了几句,郭槐才把人送走。

  随后他便要去想闻肇复命了。

  第124章 闻肇正在看扬……

  闻肇正在看扬州传来的信,郭槐来了后一瞧便安静地在一旁侯着。

  “都走了了?”

  过了一会儿,看完信的闻肇将信纸放下,抬眼看他。

  郭槐点头答道:

  “是,走了。”

  一说他就有些憋不住了,他就不是个能安静的,这下立马苦着脸大倒苦水:

  “闻爷,这事以后还是换个人干吧,你也知道属下性子,跟那些文臣打不来交到。

  刚刚属下差点就拔刀了。”

  郭槐属实被折腾得不轻,虽说那些人也不是一点道理都不讲。

  可郭槐一向是用拳头讲道理的。

  偏偏这些文官们个个又金贵得紧,他又碰不得。

  到现在郭槐太阳穴还凸凸直跳着疼,跟这些人打交道简直比上战场还累人。

  闻肇看他一副遭大罪的模样,也知道他是什么德行,所以没计较,只是笑了一下说:

  “他们性子是刚正了些,但是非曲直还是分得清的,没那么难缠。”

  郭槐暗自听着眼神变得幽怨。

  这还不难缠,不难缠你自己怎么不去见。

  郭槐腹诽。

  闻肇自是看懂了他眼神里的意思,但这会儿也当没看到,只说:

  “目前徐靖已经有眉目了,用不了多久就能真相大白了。”

  一听到这点,郭槐神情立马变得严肃起来,他正色道:

  “现在事情已经难得人尽皆知了,徐靖再不快点,可就压不住了。”

  他也是急了,天下初定就闹出了个这样的事。

  现在全天下的眼睛都盯着闻肇,绝不能出一点错否则说不定就前功尽弃了。

  毕竟就是郭槐这样的粗人也懂的,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。

  民心所向才能稳固江山。

  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,想到那位应城主,郭槐看着闻肇的神色忍不住问到:

  “闻爷,属下再多嘴问一句,扬州屠城之事,你怎么就那么相信不是那位应城主干的?”

  说实话,刚刚听闻此事时,郭槐是怀疑阿青的。

  要他说,这事放在应青身上并不意外。

  谁要是挡了她的路,她也不是可能真的干。

  但闻肇却是一听就断然否决,说绝不可能。

  态度之坚决,语气十分强硬,当时就把郭槐都震住了。

  心里原本怀疑的小火苗就像迎面来了一大盆水,立马就被浇了个干净。

  似是没想到郭槐会这么问,他怔了一下才肯定地说:

  “此事有诸多疑点,所以定不会是她做下的。”

  闻肇这话把郭槐听得有些懵:

  “有疑点,她不就该有嫌疑吗?”

  怎么有疑点反而为她洗清了嫌疑。

  闻肇神色有些晦暗,眼神幽远:

  “她不是心慈手软之人,这些年来手里沾的血不比你我少。

  从当初应城被围时的叛军,到她夺下京都,应城能走到今日这个地步,也是成山的尸骨堆成的。”

  话说到这,他又忽然话锋一转道,

  “不过,她杀人从来都是光明正大毫不避讳,一样天下流传人尽皆知,但这其中无任何异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