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大明国师第7节(1 / 2)





  “首先,为了避免未来供养宗室成本过高,导致国运缩减的问题,必须在宗室制度本身上做文章。”

  “宗室等级,需要从八级缩减为六级,并且基础俸禄全部减半,从第七级开始,则自动移除宗室身份。”

  “如此一来,哪怕未来宗室人口数量上涨,依旧不会对大明财政造成太大压力。”

  “同时,宗室供养不应是养猪式供养,而是应当在保障其温饱的情况下,让其有事可做,否则人一旦无事,就会思变思乱。”

  “具体做什么,待会儿第二条解决办法会提到。”

  姜星火清了清嗓子,继续说道。

  “政策的设计,需要大棒加萝卜,如果说上面的这些是大棒,那下面就是萝卜(宋元时期已传入)了。”

  “缩减俸禄,也就是保健因子,必定会导致宗室成员不满。”

  “而回到该政策的设计的目的——

  通过奖励诸藩来和平解决削除兵权的同时,使宗室供奉制度不会对未来大明财政产生灾难性影响。”

  “下面就是最重要的激励因子部分。”

  “每年,朝廷应当给诸藩设立一个总数额看起来极大的‘年终赏赐包’。”

  “这个‘年终赏赐包’的总数额不是固定的,而是根据国家财政的某个比例来浮动至于为何这样做,待会儿第二条解决办法会解释。”

  “而某个藩国获得的‘年终赏赐包’的数额大小,由朝廷根据对该藩国的审核结果来发放,包含‘生育率【仅针对宗室不针对百姓,因为只有宗室人口需要控制】、稳定率、贡献率’三个评价维度,共分为优秀、合格、较差共三个档次。”

  “具体到该藩国的某个宗室成员,则由上级宗室、平级宗室、下级宗室,根据包含‘忠国、孝悌、爱民、敬业’四方面的表现,来核定其在该藩国宗室成员中的具体排名来发放。”

  听到这里。

  隔壁的朱棣顿时从刚才靠着桌子叉腰的悠闲姿态,变成挺直身体,瞪大眼睛盯着前方的石墙。

  乍一听,虽然听起来很像那么回事,但真的可行吗?

  可仔细琢磨片刻后,朱棣觉得可行!

  越琢磨,越觉得可行!

  毕竟朝廷现在有了个明确目标——和平削藩的同时,尽量减少宗室俸禄对未来大明的压力。

  这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,而且这件事必须解决,否则在两百年内就会出大麻烦,直接影响大明的国运。

  本来,朱棣现在并没有多余的时间,去搞什么新政策。

  所以在这件事上,朱棣已经打算采取道衍的办法。

  也就是取消宗室保底,减少宗室等级,可以放弃宗室身份。

  这种制度方面的小修小补,跟之前相比无疑是可以减少朝廷的宗室供养压力的。

  但跟姜星火的办法一比,说句不好听的。

  简直就是云泥之别!

  减少宗室供养压力这块,姜星火一把40米屠龙宝刀下去,直接把俸禄切了一半,等级砍了四分之一,如此一来未来大明朝廷的财政压力急剧减轻。

  而更绝的,是这个“年终赏赐包”!

  朱棣一度怀疑,这简直就是神仙才能想出来的主意!

  跟财政百分比挂钩的支出,这样做看似跟固定数额没有太多区别,实际上却可以极大地增加大明财政的弹性。

  赋税收入不好的年头就少发一点,好的年头就多发一点,不像是固定俸禄那样,不管大明朝廷的财政情况如何,都得支出这笔固定的钱。

  这在某些极端情况下,无异是可以极大地缓解大明财政压力的。

  如果遇到了大面积的水灾、旱灾、蝗灾,就是救命钱!

  而藩国和宗室成员不同的评价标准,更是绝了!

  第10章 君不见

  藩国所获得的“年终赏赐包”的评价标准,是生育率、稳定率、贡献率。

  也就是说,生育率【仅针对宗室不针对百姓,因为只有宗室人口需要控制】越高的藩国,在这项首要评价上的得分也就越低。

  前三代大明宗室本身俸禄就高,生活很富裕,不介意多几个一些子嗣来共同分享“年终赏赐包”。

  但到了第五代左右,随着藩国宗室数量的增长,藩国与藩国间为了竞争,肯定会互相内卷来合理控制多余子嗣数量。

  也就是说,在【满足子嗣传承需求】后,不会再出现【待着没事就造娃】的现象。

  如此一来,朱棣甚至能够想到,减少宗室等级之后,用多生娃多领俸禄的手段来薅朝廷羊毛的事情,都会基本杜绝。

  毕竟,在【满足子嗣传承需求】后,你生的多,就代表你给整个藩国都拖后腿了!

  没有了宗室成员普遍性的超额生育,朝廷在宗室俸禄上的支出,自然会处于一个合理范围。

  姜星火这是用制度和人性去动态调控,而不是如道衍那般单纯地用制度来限制。

  宗室即便是有怨恨,也不会怨恨到朝廷和皇帝的头上。

  想通了这些关节,朱棣长舒了一口气。

  朱棣的眼神中满是震撼,这是他从未设想过的道路。